关于湘东地区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调研报告
湖南红色资源有着数量多、品质高、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的特点。由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其开发利用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形成了湖南红色教育资源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让品牌成为精品,必须重视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不足,全方位多角度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深度开发,从而使湖南红色教育资源的社会价值达到最大化。2017年7月11日至17日,党史教研部教师一行8人在教研部主任霍修勇的带领下,赴茶陵、炎陵、桂东、汝城、资兴等地开展为期7天的调研活动。这次调研活动重点考察了湘东的红色资源的分布状况、开发现状以及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并对红色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出了对策性思考。
一、湘东地区红色资源的分布状况
(一)茶陵红色资源分布
茶陵位于湘东边陲、井冈西麓,是毛泽东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地方。素以“其性决烈劲直”的茶陵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轰轰烈烈地开展农民运动,为抗击地主武装的血腥镇压建立了革命武装和红色政权(即工农兵政府)。这块烈士染红的土地是井冈山根据地六县之一,湘赣苏区的重点县、模范县,于是红色文化在茶陵形成,并影响深远。现存的红色资源包括茶陵县工农兵政府、茶陵革命纪念馆、茶陵烈士陵园、茶陵总工会旧址等。
(二)炎陵红色资源分布
炎陵县地处湖南省东部,井冈山西麓,是中华始祖炎帝的陵墓所在地,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炎陵县(原酃县)领导了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等重大革命实践活动,留下了大量的红军标语、历史建筑、历史史迹等红色遗迹,它们是炎陵县宝贵的精神财富,是珍贵的文化遗产。现存的红色资源包括红军标语博物馆、炎帝陵、何孟雄故居、张平化故居、周里故居等。
(三)桂东红色资源分布
桂东县位于湖南东南部湘鄂赣边区井冈山南麓,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军“第一军规”诞生地。毛泽东、朱德、彭德怀、任弼时、陈毅、王震、张云逸、肖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和桂东劳苦大众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谱写了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现存的红色资源包括桂东革命纪念馆、红军长征首发地纪念馆、第一军规广场等。
(四)汝城红色资源分布
汝城县地处湘粤赣三省交界腹地,是湖南郴州、广东韶关和江西赣州“红三角”的中心部分。汝城是一块远近闻名的红色热土,革命热潮“新湖南”、国共合作典范“朱范谈判”、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等彰显光辉历程。全县现有国家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县级重点革命文物保护单位9处。包括湘南起义策源地纪念馆、汝城烈士陵园、红一方面军旧址、“半条棉被”故事的来源地等。
(五)资兴红色资源分布
资兴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地处湘江流域耒水的上游,在罗霄山脉西麓、茶永盆地南端,为湘、粤、赣、三省交汇处。资兴曾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很大贡献,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布田英雄村、湘南特委旧址杨家坪、八角亭——湘南起义彭公庙联席会议遗址、雷连十二洞等地都见证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其他红色资源还包括资兴县苏维埃政府旧址、资兴布田革命事迹陈列室、资兴革命烈士陵园、曾中生、曾希圣的故居等。
二、湘东地区红色资源的开发现状
(一)红色资源开发缺乏参与性与吸引力
目前,湘东红色旅游资源已经开发的项目相对缺乏深度,众多的革命遗址、旧址、纪念馆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展示内容雷同, 展示方式单调、僵硬,导致参观者在游览这类景区(点)时,缺乏参与体验,这就导致参观者在景点的停留时间不长,不能通过参观留下深刻的心理感受。湘东红色旅游资源所开发的旅游产品大多数以静态的、传统的观光产品为主,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尤其在开发大尺度空间的海外市场和出游率较高的沿海地区就存在着异质性产品竞争突出、自身产品吸引力有限的不足,即使可供游客参观游览的产品,其展示技术、手段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不能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方式深刻地表现出历史的原貌和深厚的红色革命底蕴。
(二)红色资源价值的深入挖掘尚待加强
湘东蕴含着革命先辈们留下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这些红色资源都尚待人们进一步去领悟、挖掘。这些红色资源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和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红色旅游永恒的主题。目前,对湘东地区革命斗争史挖掘的还算比较深入,各个遗址、旧址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开展的也比较顺利,大多数都保存了下来,但是,这只是形式上的保存与保护,要想使这些红色资源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就必须对红色旅游景点的打造添加时代的内涵,如果依然缺乏时代创新,没有对红色文化内涵进行更加深人的挖掘,文化品位没有得到更高的升华,红色资源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展现。
(三)红色资源运行机制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物质的红色资源的管理模式具有政府导向性。其强烈的政治教育性,以及国家在政策上的扶持,使红色资源的成长与发展呈现着非正常化的状态。自2005年以来,国家开始大力提倡和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红色旅游”,这大大促进了红色资源的繁荣,但是这种繁荣并不是直接来源于红色教育资源本身,而是行政的力量在主导。这固然在短期内促进了其加速发展,但从长远眼光来看,这是一条非正常发展的轨道,同时也为红色资源本身生命力的培育过程制造了不必要的困难。
三、湘东地区红色资源进一步开发的对策思考
(一)结合自然景点,融入民族文化
如何合理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要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条件和人文景观文化来决定,开创具有自己地方特色的品牌。湘东各地要按照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结合当地红色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的特色,确定各自的具体主题,组织开发红色旅游产品,将红色旅游资源与其他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开发有机结合,努力形成对旅游者更具吸引力的旅游区和旅游线路。特别是这些绚丽多姿、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和传统手工技艺的综合开发利用,不仅能充分展现当地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巧夺天工的秀美河山、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而且还可以通过结合发展红色旅游,丰富旅游资源,提升旅游品位,增加旅游收入,达到带动红色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的。让人们在领略传统教育、弘扬革命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的同时,尽情享受大自然恩赐于我们清新的空气、幽静的环境和无限优美的生态景色,使之情不自禁地陷入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统一的美妙境界;在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感受到一种精神的震憾、灵魂的洗礼、思想的升华和回归自然、返朴归真、心旷神怡的惬意。
(二)突出发展重点,整合红色资源
湘东红色旅游重点产业沿平汝高速分布,包括平江、浏阳、醴陵、攸县、茶陵、炎陵,以及桂东和汝城。这一带聚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等众多革命旧址、纪念场所和文物保护单位,是闻名全国的老区、苏区,是井冈山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资源虽然分布在各个不同的地方,但它应该是不可分割的整体,缺少了哪一部分,都不能充分体现它的完整性。因此,要发展红色旅游,塑造属于自己地方特色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品牌,首先要考虑从如何保护好红色旅游资源上下功夫,根据实际情况,尊重历史事实,突出发展重点;认真统筹规划,完善旅游路线,整合旅游资源,不能各自为阵搞单打独斗,以免造成参差不齐、五花八门的局面;共同营造良好的协作氛围,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紧密联系、团结合作、步调一致的发展格局。
(三)完善工作机制,推进开发保护
发展红色旅游,要把握主要目标任务。即建设红色旅游精品、配套交通、资源保护、宣传推广、产业运作“五个体系”。但这一系列的体系的建立,都必须先有一个完善的工作机制作为保证。因此,我们要在建立保护体系上,加强推进红色旅游的保护开发工作。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国家在红色旅游发展纲要也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将安排一定的红色旅游基本建设投资,并要求各地将有关项目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安排一定的配套资金。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各地财政状况不一致,除国家专项资金外,地方配套资金严重不足,造成工作的滞后。因此,要从多渠道争取资金,满足发展红色旅游的基本需求。二是加强人才培训。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培训红色文物管理、旅游开发综合性人才,探索发展红色旅游的新思路,研究红色旅游工作新方法。特别要注重红色旅游导游词和解说词编写工作,让高素质的红色旅游管理人员、导游和讲解员有足够的空间充分展示聪明才智,淋漓尽致的发挥服务功能。三是加强制度建设。针对红色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制定相应的工作制度,以确保资金投入到位,明确开发责任到位,落实管理机制到位。同时,要将红色资源和旅游开发纳入各级政府的考核机制,让这项工作成为各级政府普遍重视的基本工作之一,从上到下,各负其责,有条不紊。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加强对重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挖掘、整理,加大保护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使重要的文物、遗址、纪念地、名人故居、文献、建筑等得到妥善保护。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合理利用于红色旅游开发之中,顺应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让红色旅游在国家的文化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一周的调研中,我们通过实地考察,认真研究,对于湘东地区的红色资源的分布、开发与利用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不仅看到了在当地红色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当地政府与群众所作出的卓越的成绩,同时更让我们担忧的是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然,这需要进一步科学规划、突出品牌、扩大内涵、加大宣传力度、创新体制、整合各种社会力量等方面着手,使其更充分地发挥资政育人,以史鉴今,以史铸魂的作用。
(中共党史教研部 王连花、靳康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