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党校,第一眼就爱上党校的树,爱上党校的绿。那是三月上旬的傍晚,第一次来到党校的我,尚未进得党校的大门,尚未窥得党校的全貌,一株株耸立的大树,一簇簇浓浓的新绿,便不由分说扑面而来,如荫如盖。更有巍巍岳麓映衬于后,青翠如黛,漫山碧透,层层暮霭被晚霞映染,从校园一直升腾到山顶,似带似练。我的眼前诗意朦胧,真的感觉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了。这画,还是传统的手笔,大写意的气势,还盈满了人文的情怀。本来有些头脑昏沉、身心疲惫的我,眼前豁然开朗,精神为之一振。
爱绿树,爱芳草,几乎就是人类的天性。也许这是因为,人类本来就是从森林中走来的,从浓绿中走来的。有两句古诗,我非常喜欢:一句是唐代诗人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一句是元代词人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那意境,那韵味,品读起来便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可惜的是,曾经从森林中走出的人类,如今却大多只能住进由钢筋水泥垒起的高楼大厦之中了,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还要忍受城市的雾霾和喧嚣,感慨城市的生硬与隔膜。人类迷茫,于是重回自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想要再过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已是近乎痴人说梦了。
而如今,党校却给了我们一抹意外的绿色,一片盎然的生机,一份久违的诗意。于是,我便尽情享受这难得的绿。每个早晨与傍晚,经常留恋于校园,或独自一人,或三五成群;有时脚步踯躅,有时却也健步疾走。这绿,是厚重而葳蕤的,几乎掩映了整个校区;这绿,也是轻盈而氤氲的,四周寂静,远离车水马龙,唯有清新的气息沁人心扉。走在这绿荫里,晴好天气时享受着一种阳春布德泽的温暖,烟云朦胧中感受着一种沾衣杏花雨的迷离。真的洗心洗肺,人都仿佛年轻了许多。
到党校不久的一个早晨,我还特意在校园的角角落落非常用心地转了一圈。我看见,校园里遍布着香樟、玉兰、丹桂、水杉,间植着银杏、松柏、杨柳、红枫,也还有山茶、红豆、杜鹃、荆棘。这些树,不管是多年生长,还是后来移植,大多是普通的树木。如香樟,布满了整个校园,高大健硕,枝柯横溢,实实在在地给我们撑起了一片葱茏。再如玉兰,树干亭亭玉立,顶部华丽如盖,本是四季常青,花开时节更是清香弥漫。还有那银杏,如剑戟一般挺立。也有那松柏,如盆景一般养眼。万年青、映山红更是最普通的植物了,它们的种植,也许原本就是为了陪衬和点缀,但却将整个校园铺排得似毯似锦。
树或生于山野,或长于丘壑,本就无高低贵贱之分。这正如人一般,尊严和自由皆是平等的。但现代人功利思想太重,哪怕是对于树木,也终究想将它们分出个三六九等来。我对于植物从无研究,不曾知道哪些种类的树木叫做名贵。但徜徉于校园,看见综合楼边那株高耸的水杉,傲岸而张扬;看见崇学楼前那排合抱的香樟树,繁复而稠密;看见德政楼前那一行近乎苍老的杨树,坚韧而不屈,心底里却油然生敬意。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株幼苗要成长为参天大树,一片小树要成长为一方森林,不知要经受多少风吹雨打、电闪雷鸣。我们的园丁,又为此付出了多少辛勤的汗水呢!
这种感慨,也适用于党校。党校是培训党员干部的地方。这么多年来,在历代老师的耕耘之下,它让多少小树变成了大树,变成了我们事业的中坚和脊梁。走进校区,德政楼前有几株新植的桂花树,修剪得美轮美奂,但我心生感想的是那句“德桂同馨”的石刻铭文。德桂同馨,就是丹桂飘香,德播心田,而且生生不息。这算得上是对我们党校、对我们的老师的崇高赞美了。他们为了在我们的思想上撒播一片绿荫,呕心沥血,付出了一生。
我痴迷于党校的树,痴迷于党校的绿。当然,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不可能再去追寻陶公那种“悠然见南山”的飘逸生活了。但有时漫步,却也突兀地想起伟人的那句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园里可耕田。”桃花源,当然只是古人的美好臆想;在党校,自然也无田可耕。但同时,在党校的这些日日夜夜里,却有一束束思想的光芒,照射进我们的心田,不仅让我们洗心洗肺,而且醒脑提神。
(作者:湘潭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长,省委党校第48期中青班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