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湖南行政学院研究室   2018年7月2号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天气预报:  
当前位置:主页 > 书香校院

闲话清明

作者: 时间2014-04-23 浏览次数:583

 

闲话清明
翁秀美

 

        “清明”两字,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三统历》曰:“清明者,谓物生清净明洁。”象征春天真正来临。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古老而重要的节日。
古时,在清明节前一天或者几天是寒食节,寒食历史悠久。春秋时代贤臣介子推辅佐晋文公登上王位,急流勇退,隐居在绵山,晋文公下令烧山逼其出来,火灭后,介子推与母亲抱木而死。晋文公悲痛万分,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全国禁火,并流传有寒食赐火,清明扫墓,踏青郊游,打马球,放风筝,荡秋千,斗鸡,拔河等风俗活动。
寒食过后即清明,由于两个节日时间上挨得近,唐宋以后,寒食节与清明节慢慢合二为一,其节俗也有变化,清明节也逐渐取代寒食节的地位,成为以郊游踏青和祭祖扫墓为中心的全国性的节日。
         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俗,宋代踏青之风更是盛行。据宋朝史籍记载: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艳妆饰,金翠琛缡,接踵联肩,翩翩游赏,画船箫鼓,终日不绝。红男绿女,车水马龙地涌向四郊。北宋张先《木兰花》词云:龙头舴艋吴儿竞,笋柱秋千游女并。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后一句用一联工整的对句描写妇女采拾翠鸟羽毛,游人踏青,久而忘返的情景。古代诗词中常以踏青和拾翠并提,如吴融《闲居有作》:踏青堤上烟多绿,拾翠江边月更明。
        同时代的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不朽作品《清明上河图》中,人群攘攘,春光融融,行商坐贾,贩夫走卒,各色人等,皆形神兼备。城郭,市肆,舟车以及结构精巧的拱桥,无不刻划得精细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北宋首都汴梁城郊清明节期间社会各阶层踏青扫墓等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和热闹繁华的都市景象。
        清明又是祭祖扫墓,缅怀先人的重要日子。清明节定于祭祀节日始于唐代。清明被确定为祭扫祖茔的日子,大概出于三方面的原因:一是由寒食节纪念先贤介子推而推及自己的祖先。二是清明节气与古代的墓祭结合,有春和景明踏青之意。杜甫《清明》诗写道:著处繁华矜是日,长沙千人万人出。渡头翠柳艳明眉,争道朱蹄骄啮膝。三是唐宋时代家庭文化兴盛,孝道因之而推崇。唐时皇帝甚至诏许官员请假上坟。自宋元至明清,祭祀风气兴盛,清明不仅要烧纸钱,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以及具有旺盛的生殖力,使得柳成为人类文化生命力的象征。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上,达到人丁兴旺的目的,而清明旧称“鬼节”,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称之为“鬼怖术”,于是在郊游踏青时,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清明也因此称为“柳节”。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清明“家家插柳满檐,青茜可爱,男女或戴之”。 江南亦有“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等谚。
        清明时逢四月天,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农谚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清明时,雨量增多,唐大诗人杜牧那首著名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把清明写活了,沾衣欲湿的清明雨,细软轻柔,金贵如油。真是一年之计在于春啊。
                                           (地址: 广东深圳市龙岗区中心城碧湖玫瑰园19栋903 )

 

www.haolv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湘ICP备05002932号 技术支持:维网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