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调研报告: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与领导干部党性修养

发布时间:2016/8/15 9:31:00  

专题调研报告: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与领导干部党性修养

201281520日,中共党史教研部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与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为主题,前往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进行了为期6天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位于湖南、湖北、四川、贵州四省边界地区。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和第六军团在黔东革命根据地会师后,于11月26日成立了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员会和省军区,任弼时任省委书记兼军区政治委员,贺龙任省革命委员会主席兼军区司令员。1935年1月,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初步建立。根据地包括永顺、大庸、桑植三县的大部地区和龙山、保靖、桃源、常德、慈利五县的部分地区,人口约50万,成立了县、区、乡革命政权和共产党的组织,主力红军发展到1.1万余人,并组建了独立团、游击队。1935年2月至8月,红军打破了国民党军80余团的围剿,保卫了根据地。9月,国民党军以130个团的兵力,对根据地进行新的围剿。11月19日,红军撤离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是在湖南境内最大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也是目前中国共产党在湖南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块革命根据地。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为牵制敌人,配合主力红军长征作出了巨大努力和牺牲。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斗争的300多天里,根据地的党政军民为革命流血牺牲,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和宝贵的革命精神。

遗憾的是,当前学术界对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研究相对较少,有关的资料也相对缺乏。为了深入了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情况,更好地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增强教研部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12815日至20日,中共党史教研部成员前往泸溪、龙山、永顺等地,以实地考察、座谈会等方式,开展了以“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精神与领导干部党性修养”为主题的调研活动。

 

二、调研的主要收获

此次调研目标明确,路线安排合理,进展顺利。调研过程中,无论是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军民的鱼水情深,还是红二、六军团的浴血奋战,都为我们深入了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宝贵的素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激发了我们创新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新思维。

 

(一)搜集到了大批珍贵的资料

教研部此次湘西之行的目的:一是深入了解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基本情况,调查现存遗址、遗迹,创新党性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二是搜集有关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资料,深化地方党史研究。为了能够达到预期目的,使调研更富有效果,在前往湘西之前,教研部就调研计划进行了多次探讨,并与湘西州委党校和相关县级党校进行了多次沟通。初到湘西,我们的心里其实还一直在担心,能不能搜集到我们需要的资料,了解到想要了解的情况。但事实证明,我们的担心是多余的。在短短6天里,我们不仅搜集了大量的材料,而且所搜集到的也都是与调研主题相契合的资料。仅在龙山座谈会现场,我们所搜集到的资料就多达10多万字,另外还有4部著作。

 

(二)激发了教学科研的新思维

在党的历史上,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被史学家们誉为“江南延安”。80年后的今天,在当年红军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还保存着大批旧址。如龙山茨岩塘镇的湘鄂川黔省革委会旧址(龙家大屋)、红二、六军团兵工厂旧址(姚家大屋)、红二、六军团医院旧址(杨家大屋)、兴隆街乡省革委会旧址(蒋家大屋),永顺塔卧的湘鄂川黔省委、省政府、省军区、红四分校、省委党校、无线电台、兵工厂,以及十万坪大捷总指挥部,等等。这些旧址不但保存完好,而且还包含有丰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是党史研究和教学不可多得的素材。在这些地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红军或者召开过关系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会议,或者作出过有关中国革命前途的重大决议,或者举行过影响中国革命前途的重要战斗,如果对其深入挖掘,并进行针对性的开发,将是提升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实效不可多得的资源。

 

(三)感受了根据地的宝贵精神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却是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在江南最后的,也是最大的一块根据地和全国三大根据地之一,并蕴含着极其宝贵的红色精神。1934723日,中央电令红六军团作为长征先遣队西征,并提出与红三军取得联系、创立新苏区的目标。两军会师后,发动了猛烈的“湘西攻势”,向龙山、永顺、桑植、大庸等地挺进。两军在大庸城内成立了湘鄂川黔省委、省军区及红二、六军团指挥部。之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军民在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的湖南西部地区与敌周旋,辗转斗争一年多,也涌现出了由师长张振坤领导下的骁勇善战、勇于担当、敢于牺牲的红十八师。而支撑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军民英勇斗争的,就是在根据地斗争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顾全大局、敢为人先、团结务实、勇于担当、不怕牺牲、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直到今天,这种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坚持和传承。

 

(四)深化了兄弟党校间的情感

由于教研部大部分成员都是第一次去湘西,所以对湘西的情况不太了解,特别是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的分布,大家心里都没有底。但是,此次调研活动得到了湘西州委党校、花垣县委党校、龙山县委党校、永顺县委党校、古丈县委党校等兄弟单位的支持和帮助,通过调研,也大大加深了我们之间的情感。调研期间,我们每到一处,他们都事先做了详细的安排;每次一次座谈会,他们总是把所有的工作都安排得有条不紊。为了召集相关单位参加座谈,有的县甚至以“县委县政府”的名义发了文件,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非同一般。每次座谈会,各与会单位和部门都作了充分的准备,材料详实,发言踊跃,会后,还把他们搜集到的资料无偿赠送给我们。特别是在龙山党校座谈会上,湖北来凤县委党校的校长也带着厚厚的一叠资料参加了座谈,并作了精彩发言。回到学校后,校长又给我们寄来了一大批有关红二、六方面军的书籍。调研过程中,我们深深地被兄弟党校那种高度敬业的精神与真诚待人的品格所感动。也正是由于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我们的此次调研活动才能进行得如此顺利。

 

三、调研的几点思考

通过此次调研,无论是从感性的角度,还是从理性的角度,我们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情况都有了更为具体、更为深入的了解,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新的视野和平台。但是,调研中的所看、所听也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

 

(一)党性教育资源发展保护面临瓶颈制约

在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湖南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广袤的三湘大地,不仅有一大批杰出的革命先烈,而且也发生过许多惊天动地的革命事迹。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进行党性教育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但是,受多种因素,尤其是资金缺乏的影响,一些珍贵的红色资源正在慢慢消逝。这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体现得十分明显。在红二、六军团兵工厂旧址复原现场,一位工友向我们反映,因为缺乏资金,已经开工一年多的工程连一半都没有完成。而相关部门也反映,资金问题确实是当前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发展过程中面临到的最大问题,由于缺乏资金,许多亟待进行的工作都无法开展。因此,如何创新机制,给党性教育资源保护提供物质,尤其是资金支持,是当前党性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必须解决的一个非常现实、非常迫切的问题,建议省委党校协调有关部门在基地建设方面给予支持。当然,除此之外,党性教育资源所在地领导的重视、民众的积极参与、党史工作者的深入挖掘等也不可或缺。

 

(二)党性教育内容方式创新值得深入探索

党性教育是党组织为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对党员进行的有关理想信念、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等方面的教育。包括革命纪念地、纪念物、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等在内的党性教育资源是党性教育的重要素材,它集优良的革命传统、浓郁的革命文化、伟大的革命思想于一体,是创新党性教育形式、丰富党性教育内容的重要资源。湖南党性教育资源总量丰富、特色鲜明。但是,受资金、人力、物力等因素的制约,当前湖南党性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并不高,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党性教育资源的作用,以体验式教学、现场教学等方式创新党性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领导干部从亲身体会、切身感受中认识加强党性修养的必要性、内容和途径,有效提升领导干部党性修养的实效,确实也是当前党性教育工作者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目前,中共党史教研部已经启动这一项目,计划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进行全面开发。

 

(三)党史工作者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

迄今,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不平凡的91年。站在执政党的角度,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出发,我们深深地知道:党史工作者承担着重大的,且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这种责任和义务,就是通过我们的科研和教学更好展示党的历史所特有的魅力,发挥好党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旧址调研期间,我们了解到,根据地多处旧址只有实物,没有详细的解说词,至于其中的原因,根本的还在于研究的缺乏。由于缺乏文字资料支撑,根据地作为党性教育资源作用的发挥也就十分受限制,根据地旧址本身的发展也深受影响。因此,对于党史工作者而言,在今后的工作中,在深入研究全国党史的同时,我们也不可放松对党史上重要地点、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的研究。因为它们,往往是重要精神、重要决议的重要诞生地,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中共党史教研部

        

              (执笔:李美玲)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 HN Provincial Party College of CPC CI All Right Reserved

Email:xk@hnswd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