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电影《杨善洲》,学员畅谈感受

发布时间:2016/8/15 9:31:00  

以杨善洲为镜可以正党风

 ——看《杨善洲》有感  


   看完电影《杨善洲》,许多感人的画面萦绕脑际,触动心海,而印象最深·最震撼我心灵的,是他的公私分明,是他的大公无私。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事事时时处处把党和人民的利益作为唯一的追求,一言一行无不闪耀着共产党员党性的光辉。

  以杨善洲为镜,我感到自己很惭愧。为了稳定教师队伍,让山里孩子有书读,他四处奔波帮助教师解决民办转公办的问题。然而他女儿的“农转非”·工作调动只要他一句话就能解决,但他就是不说,不论女儿怎么哭诉也无动于衷。是他不懂亲情吗?不是!是他没有父爱吗?不是!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码归一码”:解决教师的问题是为公,可以全力以赴去做;女儿的问题是私事,不能去做。这就是他的公私观。和他比起来,我想我肯定做不到他那么好。

  以杨善洲为镜,我感到自己很丑陋。因为要用公车送外甥上大学,他坚持要司机计里程以便按里程付费,当司机不情愿时,他说:“公是公,私是私,要让我改变这一点永远办不到。”这就是他的公私情怀。和他比起来,我对自己的要求远远没有他那么严。

  以杨善洲为镜,我感到自己很渺小。他退休后为了为父老乡亲做点事,不顾年事已高到大亮山植树造林近20年,造林近6万亩,当时的经济价值近4亿元,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不可估量,他却毅然把整个林场无偿捐赠给了国家。市里奖励他20万元,他只留了4万元给老伴,这是他一生留给家里的最大的物质财富。他家里不需要钱吗?不是!他自己不会花钱吗?不是!是因为他心里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最高位置。和他比起来,我既不能像他那样为国家为人民创造那么大的财富,也没有他那种舍己为公的崇高境界。

  以杨善洲为镜,照照我们党员干部队伍。如果我们党员干部都能像杨善洲那样,就不会有理想信念动摇·不会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不会有虚假政绩·不会有跑官要官·不会有奢侈浪费和行贿受贿,我们的党就不会存在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危险,就能够永葆我们党的生机和活力。

    杨善洲的精神是检验共产党员党性的试金石。(处干二班学员李寿云)


杨善洲的精神对领导干部的激励

                                                     看电影《杨善洲》有感

    饱含泪水在省委党校电影院观看了电影《杨善洲》,怎么做官、做事、做人,杨善洲同志给了我们做了很好榜样,杨善洲同志的精神洗礼着我们党员干部的心灵,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在为党和人民事业的道路上奋发前行。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做好结合文章,学习杨善洲同志的精神。

   学习杨善洲同志要与创先争优相结合。他几十年兢兢业业的工作,两袖清风,一生清贫,只是为了履行他“为当地群众做一点实事不要任何报酬”的承诺;他退休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却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60年如一日,杨善洲同志始终如一地坚持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践行着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杨善洲同志的一生,处处体现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纵观杨善洲同志的一生,始终坚定着理想信念,始终坚守的精神家园。他始终牢记党的宗旨,保持着平民干部本色,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默默的付出。他的一生,处处体现着“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内涵,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更应该将学习杨善洲同志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让我们的基层工作人员时时都保持一颗责任心、公正心、关爱心和淡泊心。

    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与为民办实事相结合。作为领导干部要把群众的事情当成重要事情来抓,增强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强化服务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如果千千万万个党员都能把答应群众的事办好,群众必然增强对党的拥护爱戴,党的事业也必将长盛不衰。作为党员干部,要像杨善洲老书记那样,以事不干成誓不罢休的工作劲头,尽心竭力为群众谋利益;以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处干二班学员 曾强)



观《杨善洲》有感


    11月22日,省委党校组织了全体厅干班、处干班、乡镇长培训班观看了电影《杨善洲》。一个为官30余载的老地委书记放下所有、扎根荒山20余载、植树造林7万多亩,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本色。他那种无私奉献的高尚人格,让我感动并震憾着。

     老书记执着干事让我感动和震撼。杨善洲担任保山地委领导20多年,把全部的心血和热情都投入在了为群众办实事上。“我们奋斗一辈子,不就是为了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有一个幸福的家园吗?”这是老书记坚守一辈子的理由,也是他奋斗一辈子的写照。无论是穿着草鞋穿梭在抗旱救灾的现场,还是开展“增百致富”的坚毅、引进“稻麦杂交”的率先示范,哪里都定格了老书记为民干事的身影。后半辈子,老书记离开领导岗位,发挥余热,全心为群众织就一片绿荫。他白手起家,从捡果核做树种做起,在荒凉的大亮山上营造起几万亩林木,为乡亲开辟致富的道路,又把价值数亿元的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这需要多大的干事创业的执着与毅力啊。奋斗三五年,已不容易;奋斗一辈子,需要坚忍,更需要激情。老书记的身体里,始终燃烧着尽党员职守、为群众谋利的火热情怀,我们年轻一代的党员干部,有什么理由不为之动容、不唯其马首!

     老书记身处高位却始终保持平常心让我感动和震撼。按理来说,杨书记当过多年党的领导干部,级别也算比较高的了,但他在岗位上呕心沥血,从政几十年,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碰到插秧就插秧,碰到收稻就收稻,穿草鞋干农活、引品种作示范、为群众办实事,始终保持着“草鞋书记”、“泥腿书记”的本色,从来没有游离于普通群众之外,“做官而不像官,做人而像人”,应该是他的真实写照。“共产党人不是要做官,而是要为人民谋福祉”,“共产党员不要躲在机关里做盆景,要到人民群众中去当雪松”,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离休后应该休息了,时下的说法是完全可以“享享清福了”。然而,他贵在不仅仅是继续发挥余热,更贵在他能卸下所有担子,信守“我在任没有为家人、家乡办事,退休后给家乡办一两件事”的朴实诺言,毅然放下应该拥有的合理的舒适条件与待遇,住进深山,以林为伴,与林相依,一干就是二十年,管叫荒山变林海,期间的苦与难,期间的冷眼与流言,又有几人能真正体味。新华社评论员说,杨书记“清贫一辈子,奋斗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当官不摆谱,有权不滥用,民情不忘怀”,但又有几人能真正体味其中的坚守与淡定?

     老书记无私大爱让我感动和震撼。应该来说,前半辈子,杨书记身在其位,手中有权,工作繁忙,对家庭本来就照顾少,办几个农转非、为家乡办点事、安排几个亲属工作,应在情理之中。但直至离休终老,他的家属除两个儿女自己通过考试参加工作外,妻子和另一个女儿女婿至今仍生活在农村。杨善洲是真的不会用权力吗?他用权力使保山市多少群众脱贫致富!杨善洲真的没有能力吗?他敢叫万亩荒山变林海!“权只为老百姓所用”,这是老书记的又一种坚守。几十年里,杨善洲不知为多少群众“散过钱财”,帮多少百姓解过忧困,自己一家却始终过着清苦的生活,妻儿户口留在农村,二三十年无力盖起一栋新房,三个女儿靠不上他一点关系,因为“他当官是为国家当,又不是为我们家当”。然而,杨善洲对家人真的就是那么的无情么?几十年里,杨善洲自感愧对早年守寡的年迈母亲,愧对含辛茹苦勤俭持家的老伴,愧对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愧对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他一样伤过心、流过泪,但在公私之间、家国之间,作为“人民的干部”,在做这道选择题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大“家”,他播撒的是一种大爱!这种大爱,换作一般的儿女,怎能理解!

     杨善洲老书记已经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他的伟大人格却永远闪耀着不朽的光辉。我们要学习他坚定勤奋敬业的操守、无私宽广的胸怀、淡然平静的心态。

    一是要坚定勤奋敬业的操守。每个岗位有每个岗位要求,不同的岗位需要不同的人来从事。社会主义分工各有不同,每个岗位都有它的特殊地位,平凡的岗位也可以有大作为。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成一行,是一种操守。只有每个人都扮好自己的角色,干好自己的行业,当好一方面的行家里手,把工作当事业,把事业当追求,才能坚定我们的理想信念,才能克服我们前进中的任何艰难困苦,才能使我们的工作系统发挥出最优秀的效能,创造出最优秀的业绩。

   二是要修养淡然平静的心态。作为党的领导干部,一切权力来源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一个人的一生,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留下什么。杨老书记曾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也可谓位高权重,但他从没有用手中的权力为个人或家庭谋取任何利益。他一心想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带领百姓在贫瘠的家园播撒幸福的种子。他以一生的忠诚和执着,守卫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的精神高地,演绎一位领导干部清正廉洁、淡泊名利的公仆情怀。他在位时生活俭朴、与群众息息相依,他走的时候两手空空离开那片奋斗了一辈子的土地,留下一名共产党员的卓然风范和浩然正气,留下身后悠长的思念和由衷的敬佩。他这种处世的淡然,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尤为弥足珍贵。如何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情、干得成事业、经得起考验,是我们一辈子需要修炼的课程。

     三是要锻炼无私宽广的胸怀。谁不爱自己的家乡,谁不爱自己的家人?当今社会,为了一己、一家私利,损公肥私有之,损人利己有之,不择手段有之,从中获益者亦不在少数。但有几人能获得内心的宁静,又有几人能留下身后的美名?政声人去后。只有心中装着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群众心中才会装着你,身后群众才会怀念你。为了个人的幸福生活而努力无可厚非,为了更多更广大的群众的福祉而奋斗终身则是一种胸怀、一种境界!这,或许是老书记留给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吧。

(乡镇长三班学员  张明仁)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 HN Provincial Party College of CPC CI All Right Reserved

Email:xk@hnswd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