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红色磁场”
发布时间:2016/8/15 9:48:00
锻造“红色磁场”
——省委党校将党性教育贯穿学员教育始终的调查
《湖南日报》记者 奉清清 李立川
新的历史时期,党校教育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党员干部队伍的新特点,适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而开设课程、开展教育、加强管理?对此,省委党校始终坚持“党校姓党”,将党性教育贯穿学员教育管理的全过程,不断提高了学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锻造出一个让学员提高和升华的“红色磁场”。在11月26日召开的全国党校系统学员管理座谈会上,湖南省委党校的经验介绍,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而此前不久,该校的这一实践,更作为典型经验向中央政治局六位常委作了专题汇报。
12月初,记者来到省委党校,就加强党性教育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和调查。校门口,“用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标语夺人眼目;校园内,“实事求是”的校训牌、领袖们的巨幅画像、廉洁文化墙,等等,既入脑又入心。这里的一切告诉我们,在省委党校,“红色磁场”已经形成,“红色魅力”无处不在。
使命:呼唤锻造“红色磁场”
省委党校的决策者们,对党校使命的认识明确坚定:党校姓党!为党培养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是党校的根本任务。常务副校长徐晨光一言以蔽之:特殊的目的、对象、需求、内容、方法与要求,决定了党校不同于一般高校,也区别于普通培训学校。加强党性教育,应该始终成为党校办学的重中之重和立身之本。
这一认识的得来,有其深刻的背景:我们的党,以全心全意服务人民为宗旨,党本身没有特殊利益。那么靠什么作纽带,来联系广大的党员?答案只有一个:信仰!这种信仰的获取与强化,当然需要特定的场所。而党校,正是党的信仰的强化场所,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党校,始终肩负着为党培养干部的历史重任。信仰怎么铸就?关键在于党性教育的开展。也就是说,党性教育在党校办学过程中的分量如何,效果怎样,直接决定了党校办学的成功与否。
行动:全方位打造“红色磁场”
思想指挥行动。有了加强党性教育的认识高度,就产生了加强党性教育的行动自觉。从每一个学员入校开始,省委党校就致力打造全过程、全方位、实践特色鲜明的党性教育“红色磁场”。
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会有政治上的坚定和行动上的自觉。入学教育是党性教育的第一课,在为期一周的入学教育中,听主题报告,开展专题讨论,集中学习校纪校规,入学摸底考试,讲解教学计划、调研活动和党性教育步骤等总是安排得紧锣密鼓。在理论教学中,省委党校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性教育的主课地位不动摇,使党性教育在办学指导思想中有显著地位、在教学布局中有主导板块、在教学内容中有关键内容、在教学方式中有突破改进、在质量评估中有一级指标。在选学课程中,充分发挥课外讲坛的作用,举办“周末讲堂”、“麓山论坛”、“学员论坛”,邀请党政领导干部讲党课、专家学者讲经济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为学员提供良好的党性教育和学习平台。此外,省委党校还大力开发湖南红色教育资源,建设、完善韶山等党性教育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在提高学员党性修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实践,是检验学员真知、干部党性的惟一途径。为此,省委党校组织学员开展以“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为主题的体验调研。围绕中央和省委的重大战略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创立了“党校学员话‘三最’”、“驻村入户访民情”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体验式党性教育模式,让学员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合力:“红色磁场”时时激荡
党性教育离不开合力。合力,来自学校、学员、学员单位之间的紧密互动。
省委党校将党性教育纳入制度管理范畴,详细规定党性教育的目标与内容、方法与途径、考核与组织管理,量化党性教育要素,严肃学习纪律、生活纪律和廉政纪律。推行“两师三员”队伍提升计划,通过教育、培训和管理,使班主任成为学员的“培训师”、“政工师”,成为教学活动和党性锻炼的组织员、学习生活的服务员、廉洁守纪的示范员。
党性教育贵在自我教育、自觉提高。省委党校要求,在党校学习期间,学员必须进行党性分析,开展“六对照六查”。如对照《党章》查是否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党的基本理论。对学员的党性分析,省委党校还建立了“反馈机制”:向学员单位主要领导和当地组织人事部门反馈其在校学习生活情况,学员单位领导和组织人事部门反馈学员回单位后的党性锻炼情况,形成外部合力。
许多学员在党性分析结束后深有感触地说:参加工作一二十年来,还没有进行过这么全面系统深刻的党性分析,党校的党性教育真正触动了心灵。2009年第51期地厅级干部进修一班学员陈梦晖感悟党校体验:“两个月的学习,不少同学都有一种从茫然少知——豁然开朗——幡然醒悟——奋然直追的心路历程……学习点亮了大家心中的明灯,增添了前进的勇气,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是啊,在省委党校这个“红色磁场”里,多少干部得到锤炼!多少人的思想得到升华!多少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学员的话更为精辟:“来党校学习,开始不想来,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载《湖南日报》2009年12月11日第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