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落实条例为契机 推进党校事业科学发展

发布时间:2016/8/15 9:48:00  

    按语最近,常务副校(院)长徐晨光在《学习时报》撰文指出,党校必须全面贯彻《条例》精神,高起点谋划党校事业发展思路,狠抓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管理工作,努力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智囊型、熔炉型党校,推进党校事业科学发展,为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作出新的贡献。现将全文转载如下,供学习、思考。

 
以落实条例为契机 推进党校事业科学发展
 
徐 晨 光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明确了党校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了党校教育的总体要求,规定了党校的基本任务,为党校的科学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因此,党校必须全面贯彻《条例》精神,高起点谋划党校事业发展思路,狠抓教学科研、队伍建设、管理工作,努力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智囊型、熔炉型党校,为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作出新的贡献。
    第一,突出中心地位,为党校科学发展明确主攻方向。《条例》把党校定位成“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党委的重要部门”、“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和“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要担负起这样的崇高使命,必须始终把教学科研放在中心位置,校委会的主要精力向教学科研倾斜,机构设置向教学科研倾斜,人、财、物向教学科研倾斜,聚精会神育名师、讲名课、出名品,努力推动党校教学科研上台阶,不断提高党校的核心竞争力。
    育名师。师资队伍是立校之本。一是培养人才梯队。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通过培训、引进、提高等措施,分层次、有重点地建设一支有实力、有影响的师资队伍梯队;围绕学科建设培养一批在省内外有影响的领军人才,抓紧培养有潜力的优秀年轻人才,增强队伍后劲。二是加强学科建设。凝聚现有学科的力量,整合相近学科的师资、成果和基础设施,发挥传统学科的整体优势,形成合力;依托优势学科组建学科团队,加大投入,发挥团队集体攻关的作用;合理调整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队伍,坚持老、中、青结合的原则优化队伍结构。根据党校学科设置的特点和特色,鼓励教员积极调整研究方向,挖掘潜能。三是搞好整体规划。筹建学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定学科建设规划,明确重点建设学科和博士点、硕士点学科的建设规划,尽早向博士点冲刺。
    讲名课。培训质量是立校之基。一是提高教师素质。鼓励教师扎下来沉下去,不浮躁不急进,做到“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培养一批能把理论问题说清楚、现实问题讲透彻的优秀专业老师,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效果。二是打造品牌专题。围绕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党的建设等重点领域和突出问题,提炼教学专题,鼓励教师有选择、有重点地讲课,真正讲好课、讲名课,做到以人名校、以课名校。三是创新教学方法。长期的教学实践使传统理论教育、传统讲授方法渐趋成熟,当前要主动适应发展需要和学员需求,既继承讲授式教学的优点,又大胆采用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等现代教学方法,做到突出主题,教学相长,解决实际问题。四是健全相长机制。把住集体备课关,发挥集体智慧,多采纳和运用实用生动的教学案例,建立和完善相互听课、相互评课、相互交流制度。
    出名品。名品”是指高水平、高品位的研究成果,“出名品”是提高水平、凸显特色的关键。要发扬“一本书”精神,过去老说这个人成名成家靠“一本书主义”,一辈子就写一本书,现在我们缺少这样的“一本书”精神。要提倡这种精神,首先,建设研究平台。要以研究中心为依托,引进、培养一批有影响、有实力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精英,打造校级学术研究团队。根据“成熟一个成立一个”的原则,在教研部基础上成立研究所,推进部所合一,推出精品力作。整合全校力量,在重大课题、重大项目上要举全校之力集体攻关,打造研究品牌。要有专门机构负责干部成长规律、党校教育规律和干教事业发展战略等党的建设理论研究,使之成为精品力作的增长点,成为校委的思想库和智囊团。其次,明确主攻方向。一是主攻国家课题。力争在国家课题的数量和质量上有新突破,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专题,用前沿性、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促教学提高。二是主攻全国性的学术类核心期刊。瞄准学科内的全国性权威学术刊物,多发表学术文章,提升研究水平。三是主攻有影响的时政研究类报刊。出名品不能顾此失彼、厚此薄彼,学术类、时政类研究都要兼顾。要主攻在国内有影响的时政研究类报刊,比如《求是》杂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四是主攻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委托课题。在省委省政府重点委托课题研究上做出成绩,推出研究精品,解决理论和实践问题,真正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再次,完善激励机制。适当提高科研津贴,改变任务科研、职称科研等急功近利现象,增强科研人员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同时,突出科研奖励的重点,注重量的积累更加注重质的考评,重奖对学校产生重大影响、对湖南甚至是国家决策作出贡献的成果,切实做到优质优酬、高质高酬。
    第二,抓好队伍建设,为党校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障。促进科学发展必须重视和加强队伍建设。当前,我们的队伍建设存在不少弊端:人数不少,人才不多;一些人没事做,一些事没人做;一些有了岗位的人做不了事,一些做得了事的人没岗位。这些弊端严重影响了事业的发展。要正确处理三支队伍建设的关系。教研队伍是主力,管理队伍是关键,后勤队伍是保障,三支队伍缺一不可。没有教研队伍,质量上不去;没有管理队伍,水平提不高;没有后勤队伍,服务搞不好。
    抓好队伍建设必须继续坚持和落实“人为本、师为先”的队伍建设理念。“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教学科研人员不作为,就会导致教学滑坡、科研滑坡,会严重影响事业的发展。强调“师为先”不仅指待遇在先,作为和贡献也要在先。教研人员要通过提高教学研究质量、多出名课名品来赢得地位和待遇。要更加注重投入的效益,决不把资金投到无声无息的地方去,要做到一石击起千层浪。
    加强教研师资队伍建设必须大力加强专职队伍培养。着力从三个方面努力:一是加大引进力度。要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优秀高层次人才,产生“鲶鱼”效益,形成竞争氛围,着重引进一批能够带动博士点建设的人才。二是加大培育力度。选派有潜力的教研人员到上级党校、兄弟党校和著名高校做访问学者,选派理论功底扎实但缺乏阅历和基础工作经验的教研人员到县乡和企业挂职,选派优秀中青年教研骨干到发达地区和国家学习考察,开阔视野。三是加大使用力度。使用是最好的培养。要“让猴子爬树、让老虎进山、让英雄有用武之地”,打破论资排辈的旧习气,通过破格提拔、课题招标、学术攻坚等形式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让学术精英和教学明星茁壮成长。在教研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各项投入不搞平衡照顾,要保证和突出重点,要聚焦,要催生蝶变、聚变和裂变,努力形成正确导向和良性机制。
    管理队伍和后勤队伍是办好党校必不可少的生力军。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不仅应该成为管理能手和业务能手,更应该成为“不上讲台的教师”。要十分注重管理队伍和后勤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知识型员工队伍。通过挂职锻炼、外出考察和短期进修等方式,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打造管理品牌。大力开展岗位竞赛、技术比武,鼓励岗位成才,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使之成为技术标兵,打造后勤品牌。
    第三,强化宏观管理,为党校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证。科学发展必须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不断强化宏观管理,切实做好管导向、打基础、利长远、固根本的工作。
    一是完善制度机制,激发创造力。以优化评价办法为突破口完善制度体系,用制度管人管事。改革现行教学评估体系,改变把学员评价作为唯一决定因子的做法,综合运用学员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减少评估中的人为感情因素,把不定期抽查和定期检查结合起来,量化评估指标体系,增强可操作性;改革和完善督导组,把教学经验足、效果好、深谙教学规律的老师吸纳到督导组中来,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加大量化指标,减少人为感情因素,增强各类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清理现行规章制度,废止不合理的制度,修订不完善的制度,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
    二是强化绩效管理,提升执行力。加大对教学实绩的科研考核力度,增强教学科研考核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完善行政人员考核办法,把副处长、科长以及其他人员的考核纳入整体考虑,按照工作职责进行量化考核;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完善绩效考核制。完善分配方案,确保优才优酬、优课优酬、优品优酬。人事和纪检监察部门要成立绩效考核机构,专门负责检查考核行政人员的工作落实情况。加强对后勤人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时机成熟后改革后勤体制,实现社会化管理。
    三是做好资源文章,提高经济力。既要想方设法搞活存量,又要创造条件开发增量。研究应对函授停招造成收入锐减的可行办法;探索财政“进笼子”之后调动教学、科研和行政人员积极性的主要途径;做好干部继续教育的文章,探索联合著名高校开展学位课程培训的路子;重点抓好学位研究生培养,确保硕士点稳步增长和博士点的突破。利用好现有资源,认真研究和制定现有闲置资源设备的使用方案,发挥其作用,提高使用效率。在机构整合以后,认真进行研究核算,把闲置资源充分利用起来,提高资源的效率和效益。
    四是加强文化建设,扩大影响力。文化对干部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文化感染人、熏陶人,不断扩大党的文化的影响力。要通过公开招标、专家论证和听证会等多种途径,高起点高标准完善校园形象设计和文化建设整体规划,把校园雕塑、宣传画、标志标识纳入校园建设规划中统一考虑,做到内容理性与载体感性的统一,寓党性教育于文化建设,彰显校魂校训校纪,突出党校特色,提升校园品味,积极营造干部教育的浓厚氛围,使党校校园成为名符其实的党性熔炉、“马列公园”和“红色磁场”。
(载《学习时报》2009年2月23日)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干部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4 HN Provincial Party College of CPC CI All Right Reserved

Email:xk@hnswdx.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