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党校系统精品课:《刘少奇与党性修养》简介
【专题名称】:刘少奇与党性修养
【专题主讲】:李美玲 博士、副教授
【专题概要】:
加强党性修养,是我们党长期以来形成的一条宝贵经验,也是当前应对各种挑战的内在要求。在党内,刘少奇既是党性修养理论的集大成者,也是注重自身党性修养的崇高典范。专题从刘少奇党性修养理论的形成条件、刘少奇党性修养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刘少奇党性修养的现实意义等三个方面对“刘少奇与党性修养”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刘少奇的党性修养理论的形成是理论渊源、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三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理论渊源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无产阶级领导对于党性修养的高度重视。另一个是中国传统文化高度推崇修身养性。客观环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党内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影响到了党的正确政治路线的执行。二是党内违反党性原则的思想和作风使党及其领导的事业遭受重大损失。主观条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刘少奇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二是刘少奇有着深厚的马列主义和传统文化根基。三是刘少奇有着丰富的革命工作经历。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促成了刘少奇党性修养理论的最终形成。1939年8月20日至9月20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在《解放》周刊发表,成为刘少奇党性修养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这一理论体系从党性修养的必要性、目标、主要内容、基本途径等方面,对“什么是党性修养”、“为什么要进行党性修养”、“如何进行党性修养”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
刘少奇的一生,不仅从理论的角度对党性修养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探讨,而且,他本人也是积极加强自身党性修养的典范。1922年,刘少奇从莫斯科回到国内,进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之后,一直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工作中,刘少奇始终以崇高的党性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打破教条主义、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和打破新迷信、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他工作和生活的点滴之间,他崇高的党性修养精神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当前,我们党肩负着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使命。面对各种复杂严峻的挑战,我们党必须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加强党性修养。刘少奇的党性修养,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加强理论修养,认清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加强政治修养,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作风修养,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加强道德修养,提升共产党人人格力量。
【专题奖项】:全国党校系统第二届精品课奖,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精品课一等奖,湖南省党校系统教学比赛一等奖等多个奖项。